近期,湖北省发生一起利用修改QQ头像和信息进行诈骗的案件。嫌疑人通过冒充熟人或亲友身份,以“急需资金”、“投资理财”等名义向受害者转账,金额高达26万元。此案提醒我们,在社交网络中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个人信息,以免遭受诈骗。湖北发生一起通过修改QQ头像和信息趁机诈骗26万元的案件,你怎么看?
近年来,网络社交平台发展迅猛,成为了绝大多数人主要的交流工具,上至七八十岁老人,下至儿童,不少人玩微信、QQ或陌陌等社交平台,但随之而来的矛盾却是它们被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盯上,,这里渐渐成为诈骗温床,而且诈骗花样可谓层出不穷!
事件回顾:2016年10月,湖北秭归县发生了一起通过修改QQ头像和信息趁机诈骗26万元的案件,张某和同伙巫某开始了第一步:先是购买了一张账户名为他人的银行卡以及与该卡绑定的一张手机卡。
接下来就是寻找下手对象,不久,张某经人介绍认识了做生意的傅某,并从知情人处得知了傅某的女儿在国外上学。
张、巫二人正式开始实施自己的行骗计划:
张某将自己的QQ号头像和昵称修改成傅某女儿的信息,这样一来很轻松就骗取了傅某的信任。
双方在聊天过程中,张某冒充傅某的女儿,称自己的教授“叶某”近期回国,临走时存放了3万英镑(约人民币26万元)在自己手中,但自己的手机掉了,怕“叶教授”联系不上,想让父亲傅某帮忙联系“叶教授”。
傅某完全不识有诈,拨打了张某发来的“叶教授”的手机号,这时张某又摇身一变,装成“叶教授”接听了电话,并称自己刚回国急需用钱,但一时联系不上傅某的女儿。
傅某赶紧说明女儿手机丢失的情况,并主动提出先拿钱汇给“叶教授”,再自行联系女儿,由于汇不了英镑,傅某按汇率换算成人民币,随后将26万元汇给了“叶教授”。
当事后傅某电话与女儿联系上时,方知上当受骗,迅速报了警,秭归县人民法院近日以诈骗罪对巫某判刑3年7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对张某判刑2年4个月,并处罚金5万元。
在此小编也想提醒广大网友,时刻牢记以下“八个一律”:
第一、QQ、微信遇到陌生号,注意核实对方信息方可添加好友,陌生人一律不加;
第二、QQ、微信上只要谈到资金转让,一律电话联系核实;
第三、QQ、微信上不认识的人发来的链接,一律不点击,直接删除;
第四、接电话遇到陌生人只要谈到银行卡一律删除;
第五、接电话只要谈到中奖,一律挂掉;
第六、接电话只要谈到公检法、税务或者领导干部的陌生电话,一律挂掉;
第七、所有短信但凡要求点击链接的,一律删除;
第八、所有不熟悉的170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编辑:黄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