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名人在此留下了宝贵的足迹和故事。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留下“传世之作”,被誉为“天下之一行书”。还有许多著名的诗人、学者和艺术家,在这里留下了他们的作品和生活轨迹。,,这些名人和事件不仅丰富了运城市的文化内涵,也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他们也为运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了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山西运城有什么名人事迹?
A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两千多年来,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著名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著名的君主晋文公,我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著名的政治家蔺相如、狄仁杰、毕士安、田呈瑞、杨深秀;著名的军事家和将领廉颇、卫青、霍去病、关羽、薛仁贵、杨业;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学者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柳宗元、白居易、司马光、米芾、白朴、关汉卿、郑光祖、罗贯中、傅山、阎若璩,地图学家裴秀,治黄专家贾鲁;。他们象历史长河中灿烂的群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给当时的社会以积极的影响,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1、傅说,古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出身于奴隶,治洪时因发明“版筑法”而闻名遐迩。商朝至高宗武丁时,西戎为患,朝政日衰。闻傅说有贤名欲用之,然傅说出身低贱,急擢恐引贵族不满,武丁便假托“天命”,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举以为相”。傅说为相后,极力辅佐武丁59年,遂使“殷国大治”,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名相。
2、百里奚,人称"五羖大夫",他是春秋时期虞国(今山西平陆县)人,现在平陆县南村乡槐下村有百里奚墓。
3、重耳(前697年——前628年),春秋时晋国国君,即晋文公,流亡在外十九年,立为晋君后,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又号召诸候勤王,平周室王子带之乱,迎襄王复位,树立了政治威信。后于城濮大败楚军。旋在践土主盟诸候,周天子亦奉如参加,策命他为“伯候”(霸主)。
4、廉颇,战国时赵国将领。
5、蔺相如,战国时赵国大臣。原为宦者令舍人。
6、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一称史狐。前607年,赵盾族弟赵穿攻杀晋灵公于桃园,他认为赵盾身为正卿,“亡不出境,返不诛国乱”,罪责难逃,乃直书“赵盾弑其君”,以正视听。孔子以其“书法不隐”,赞为“古之良史”。
7、孟明视,春秋时秦大夫,百里奚子。
8、荀况(约前313一前238),战国后期思想家.又称荀卿(汉时避宣帝讳,改称孙卿),赵国人.在儒学分化中,代表革新势力。
9、李牧(?一前228),战国末赵国将领。长于用兵。
10、纪信(?——公元前204年),赵城(今洪洞县)人,秦末刘邦起义军的将领。在项羽围困荥阳城时,代刘邦舍身赴难,使刘邦解脱重围,转败为胜。
11、郅都,西汉河东大阳(今平陆县)人。汉文帝时,原为侍从官,汉景帝时,为侍卫统领。为官清正,铁面无私,执法严峻,以敢于直谏著称。
12、卫子夫(?——前90),汉武帝后,河东平阳人(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13、卫青(?——前106),西汉名将。字仲卿,河东平阳人,卫皇后弟。初为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重用,官至大将军,封长平候。
14、霍去病(前140——前117),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人,卫青之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封冠军候,后任大司马。
15、霍光(?——前68),西汉政治家。字子孟,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为骠骑将军霍去病弟。武帝时,住奉车都尉。与桑弘羊等同受遗诏,立昭帝为嗣,以大司马大将军辅政。
16、冯奉世(?——前39),西汉将领,字子明。上党潞(今山西潞城东北)人,后以军功为左将军光禄勋,封关内侯。
17、尹翁归(?——公元前62年),临汾人,西汉著名官吏,以刚正廉洁。执法严明,治理社会秩序而著称。
18、张敞(?——公元前48年),临汾人,西汉宣帝时大臣。以治赋有方,善理社会秩序而闻名。
19、班婕妤(约公元前48——公元前6年),西汉楼烦(今朔县)人,班婕妤是班固的祖姑,有才学,善词赋,著有《自悼赋》、《捣素赋》和《怨歌赋》等,抒发宫中苦闷之情。
20、郭泰(128——169年),东汉名士,字林宗,介休人。家世贫贱,少好学,善论谈,博通古籍。建宁二年,卒于家,四方之士千余人会葬,志同者共刻石立碑,蔡邕为之撰文。
21、王允(137——192年),东汉末大臣。字子师,太原祁(今祁县)人。少有大志,勤于习诵经诗,朝夕不忘驰射。献帝即位,任太仆,迁尚书令、司徒。后与吕布密谋,诛杀董卓。
22、貂蝉,东汉并州郡(今忻州)人,
23、吕布(?——198年),字奉先,定襄人,以勇武著称,善弓箭,号为“飞将”。
24、关羽(?——219),三国时期刘备部将。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被曹操拜为偏将军,封汉寿亭候。刘备为汉中王,任他为前将军。
25、张辽(165——222年),字文远,三国时代雁门马邑(今朔县)人。五大名将之一。任中郎将,赐爵关内候。
26、徐晃(?——227年),宇公明,平阳郡杨县(今洪洞县东南)人。三国时曹操翦除割据势力、统一北方的的五大名将之一。
27、贾逵(173——228年),字梁道,河东襄陵(今襄汾县)人,东汉、三国之际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忠于曹魏。
白居易写的《长恨歌》,多处亵渎唐玄宗,为何没有被问罪?首先要说明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里,对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描写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也没有写的如此不堪,用亵渎还算不上,但是确实用词比较大胆,究其原因,还是唐朝的制度和社会风气造成的。
一、唐朝的言论相对自由。在唐朝,即使在皇帝面前大臣也可直言不讳,而且皇帝还有专门的谏官,比如拾遗这个角色,更大的还有御史、御史中丞等,他们的职责就是观察皇帝的言行,有不当之处可以随时指正。如果当面说也问题不大的话,那么在文字方面就更为自由了,大家可以在自由的框架内各抒己见,所以白居易在长恨歌里写出这样的文字并不令人稀奇。
二、安史之乱深入人心。安史之乱后,从上到下,整个唐朝社会是有反思的,尤其是对唐玄宗天宝年间的所做所为,已经形成了批判的既定事实,唐玄宗虽然当上了太上皇,但是唐肃宗仍对其抱有戒心,为了维护其统治,散布其不利信息也是理所当然,各种对于唐玄宗的批评也是应运而生,这是当时的政治状态所决定的。
三、长恨歌的中心思想为大众所接受。大唐盛世更高峰出现在开元盛世,而迅速的没落,人们对于当年的盛世是非常的向往的,包括我们现代人,长恨歌总体来说,还是表现了对于王朝没落的惋惜之情,虽有批评的言语,但是为大众所接受,况且白居易出色的文字驾驭能力,也保证了这首长恨歌能够经久不衰。
解读开元盛世,离不开长恨歌,解读大唐悲歌,绕不开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实乃千古之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