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
东突厥,第八次入侵大唐。二十万突厥骑兵,跨过长城、杀入关中。
大唐猛将尉迟敬德率部疾进,主动发起泾阳之战,歼敌一千余人。但是,泾阳恶战并没能阻挡突厥人的进攻步伐。
八月底,突厥大军抵达渭水河畔,距长安四十里,纵马可到。
兵临城下,颉利可汗派心腹大将执失思力出使长安。但此次出使,是为了刺探虚实,只是大屠杀的前奏。因为突厥人根本不想要什么城下之盟。长安屠戮之后,突厥就要效仿拓跋鲜卑、入主中原。
史载: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这就是隋末以后的东突厥,颉利可汗有效仿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实力。
而大唐呢?大唐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自618年建国以来,大唐一直在推进统一战争,至623年才刚刚平息战火。公元626年7月,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成为大唐皇帝,但立即遭遇太子和齐王余党的反扑。最要命的是:此时突厥来犯,长安城中只有数万军队,关中以东和南方的军队,根本无法及时回援长安。
渤海国为什么会和唐朝发生战争,这场战争又是怎么结束的?渤海国与唐朝的这场战争,据说缘于一场吃的。
说是晚年的武则天,十分沉溺于养颜美容。彼时渤海国产粮米,这种大米不仅口感好,而且对于容颜的美化有很好的功效。
彼时热衷于养生美容的可不止武则天一个,长安城内的权贵们听闻此事后,特别推崇该国大米,以至于市面上一米难求。
武则天听说此事后,十分愤怒:渤海有此好物,如何不上贡朝廷?简直是大不敬!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
拿什么理由教训?难道说是他们不给大米?这太失大唐的颜面了。
恰此时,渤海国发生内乱,新国王上位,武则天以帮助渤海国平乱为由出兵渤海。这一打就打了七年。最终渤海国战败了,变成了唐朝的附属国,自此年年朝贡,贡品中,估计肯定是包括了养颜美容的大米的。
当然,上文所述唐海之间的这场战争纯属戏说。唐朝与渤海国之间发生战争,其实说来话长。
渤海国的历史
渤海国人是由靺鞨人与高丽余种这两个族群组成。公元696年,契丹在营州举兵唐,靺鞨人与高句丽遗民这两股力量趁乱东逃,脱离了唐朝管控。
这两股力量向东到达太白山东北,凭借奥娄河天险自固。唐廷为安抚他们,特封靺鞨首领乞四比羽为许国公,高句丽遗民首领乞乞仲象为震国公。乞四比羽不受命,被唐军平契丹后斩杀,乞乞仲象逃亡。
后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合平两部,并率军进入牡丹江流域,筑城自卫,建立了国家,开始以震国公爵号称震(振)国。
唐中宗即位后,对大祚荣以安抚为主,大祚荣为示诚意,也送自己的儿子大门艺进京为质。一时间,两国相安。
睿宗先天二年(713年),大唐遣使,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自此后,大祚荣开始向大唐遣使朝贡,并改称震国为”渤海国“。
渤海国与唐朝的矛盾
渤海国自第二代大武艺时期起,与唐朝关系出现问题。
大武艺打破藩臣谥号规定,未经唐朝许可,谥大祚荣为”高王“,并自设”仁安“年号。大武艺作出这些有违规制的事不算,还准备出兵教训与唐朝亲近的黑水靺鞨。
大门艺自长安返回渤海后,大武艺想要这个弟弟去打黑水靺鞨。大门艺认为这是背唐,将会招致唐朝的不满。
大武艺不听,强令大门艺出兵。大门艺在出兵途中还想劝说兄长罢兵,这惹得大武艺发怒,他派人取代弟弟出征,并打算召回弟弟并问罪斩首。
大门艺于是逃到唐朝。玄宗册他为左骁卫将军。大武艺得讯愤怒,先是通过外交途径 *** ,呼吁唐朝诛杀大门艺。唐朝虚以应对,将大门艺流放岭南以示安抚。
六年之后,大武艺见唐朝并未对他有什么威压,对自己似颇退让,于是发兵进犯唐朝边郡。大武艺自海路袭杀了登州刺史韦俊,另由陆路领兵攻至马都山,大肆屠城。
唐海之间,战争爆发
唐朝这下不能坐视了,于是出兵抗击渤海,派大门艺到幽州、太仆员外卿金思兰返新罗,两路出兵。
大武艺深恨大门艺,买通刺客刺杀其于洛阳。大门艺与刺客搏斗,幸免于难。消息传来,朝廷震怒,诏令捕杀渤海国密使等相关人员。
同时,唐朝加大对渤海国的军事打击。
由于唐军在东北取得了对突厥以及契丹和奚的军事胜利。室韦、黑水靺鞨等也相继向唐遣使入贡。大武艺孤立无援,只好向唐朝上表请罪。
不久之后,大武艺去世,其子大钦茂继位,大钦茂的对唐方针以和为主,渤海与大唐,又进入了和平友好时期。
762年,唐代宗册封大钦茂为渤海国王,正式将渤海国由羁縻州府(忽汗州都督府,渤海郡王)升为属国。
926年,渤海国被契丹所灭。耶律阿保机灭渤海国后,改其为东丹国,以长子耶律倍为东丹国王,作为由渤海国到契丹直接统治的过渡阶段。982年,东丹国撤销,改隶东京道。